DB14/T 1313-2016 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推动饲料资源优化与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DB14/T 1313-2016 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旨在优化饲料资源,通过规范玉米穗青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作为我国饲料作物的重要一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升玉米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玉米穗青贮饲料的生产技术,我国正式颁布了DB14/T 1313-2016《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我国玉米穗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DB14/T 1313-2016《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的技术规范,其核心目标是规范生产流程,提升饲料品质,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玉米穗青贮饲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及储存等各个关键环节。
术语和定义
(1)玉米穗:包括籽粒、颖壳、穗轴等在内的玉米果穗。
(2)青贮: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未成熟或成熟初期的玉米穗转化为一种发酵饲料。
(3)青贮饲料:通过青贮技术制作的玉米穗饲料。
生产技术
(1)原料选择:选择适合青贮的玉米品种,要求籽粒饱满、成熟度适中、含水量适宜。
(2)收获时间:在玉米籽粒乳熟期至蜡熟期收获,此时玉米穗含水量较高,有利于青贮发酵。
(3)收割方式:采用机械收割,确保玉米穗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4)切碎处理:将玉米穗切碎,长度一般为2-3厘米,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和饲料的消化吸收。
(5)装填密度:根据青贮池容积和玉米穗含水量,确定合适的装填密度,一般控制在0.8-1.0吨/立方米。
(6)压实密封:在装填过程中,采用人工或机械压实,确保玉米穗与青贮池壁之间不留空气,防止厌氧发酵。
(7)发酵管理:青贮过程中,密切关注发酵情况,确保发酵温度在40-55℃之间,发酵时间一般为30-45天。
(8)储存运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晒、防霉变,避免饲料品质下降。
质量要求
(1)感官指标:色泽正常,无异味,质地均匀。
(2)营养成分:粗蛋白含量≥16%,粗脂肪含量≥3%,粗纤维含量≤20%。
(3)卫生指标:细菌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10CFU/g。
DB14/T 1313-2016《玉米穗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穗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严格执行该规程,将有助于提高玉米饲料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的推广与应用,将为我国畜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