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088-2025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34/T 5088-2025 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深入探讨了慈姑的栽培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慈姑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慈姑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慈姑,作为一种深得人心的水生蔬菜,在我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栽培传统,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攀升,慈姑的市场需求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规范慈姑的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5年正式颁布了《DB34/T 5088-2025 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的解读,旨在为慈姑种植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DB34/T 5088-2025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34/T 5088-2025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34/T 5088-2025 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慈姑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它涵盖了慈姑的栽培、管理、采收以及加工等全过程,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慈姑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慈姑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详解

选地与整地

(1)选地:慈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通畅、肥力充足的壤土为佳,在选地时,应避免选择重茬地,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并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细碎、平整,为慈姑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播种与栽植

(1)播种:在播种前,应对慈姑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播种时间通常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播种量约为30-40公斤。

(2)栽植:慈姑的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500-2000株,栽植深度以覆盖种子为宜。

田间管理

(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追肥,一般追肥3-4次,每次施肥量约为纯氮15-20公斤/亩。

(2)灌溉:慈姑喜水怕旱,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在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防止因干旱导致植株死亡。

(3)病虫害防治:慈姑易受病虫害侵扰,需及时观察并采取措施,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病害、纹枯病、蚜虫等,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1)采收:慈姑的采收期通常在播种后60-70天,此时植株高度约为50-60厘米,地下球茎已充分成熟。

(2)加工:采收后的慈姑应立即进行加工处理,如清洗、切割、晾晒等,以延长其保鲜期。

《DB34/T 5088-2025 慈姑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慈姑生产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不仅能够规范慈姑的栽培技术,还能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这不仅对我国慈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保障消费者的餐桌安全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