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34/T 5099标准解读,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深度剖析

团体标准 601
《DB34/T 5099-2025》规程详细解析了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从原料选择、制作流程、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与营养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青贮饲料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青贮饲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饲料的利用率,还能有效提升饲料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DB34/T 5099-2025《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为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版DB34/T 5099标准解读,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深度剖析,2025版DB34/T 5099标准解读,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深度剖析,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4/T 5099-2025《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适用于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青贮生产,该规程详细阐述了青贮饲料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旨在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率,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流程

  1. 选择适宜的青贮原料:光叶紫花苕作为优良的青贮原料,其含水量适中,营养丰富,易于青贮。
  2. 收割与晾晒:在光叶紫花苕成熟期,及时收割,晾晒至适宜的含水量。
  3. 切割:将晾晒后的光叶紫花苕切割成2-3厘米的长度,有利于青贮发酵和饲料的采食。
  4. 青贮发酵:将切割好的光叶紫花苕与适量的添加剂(如乳酸菌等)混合均匀,装入青贮窖或青贮袋中。
  5. 密封:青贮窖或青贮袋密封,防止氧气进入,确保青贮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6. 发酵管理:定期检查青贮发酵情况,控制发酵温度和酸度,确保青贮饲料的品质。
  7. 开窖取料:青贮发酵完成后,开窖取料,用于畜牧业生产。

技术要求

  1. 青贮原料:光叶紫花苕含水量应在70%-75%之间,有利于青贮发酵。
  2. 切割:切割长度应为2-3厘米,有利于青贮发酵和饲料的采食。
  3. 添加剂:可添加适量的乳酸菌等,以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
  4. 密封:青贮窖或青贮袋密封,防止氧气进入,确保青贮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5. 发酵管理:青贮发酵期间,应定期检查发酵温度和酸度,确保青贮饲料的品质。

质量标准

  1. 青贮饲料外观:色泽鲜绿,无霉变、污染。
  2. 酸度:pH值在4.2-4.6之间。
  3. 水分:含水量在65%-75%之间。
  4. 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DB34/T 5099-2025《江淮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江淮地区光叶紫花苕青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遵循规程中的各项要求,有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