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65/T 2562-2024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DB65/T 2562-2024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高冬小麦产量,规程详细介绍了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强调科学管理,助力农民增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提升冬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目标,在此背景下,DB65/T 2562-2024《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我国冬小麦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DB65/T 2562-2024《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冬小麦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冬小麦的栽培技术,从而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涵盖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环节。
规程详细解读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规程建议,冬小麦播种时间通常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
-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0-15公斤。
-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田间管理
- 施肥:冬小麦需肥量大,一般每亩施用纯氮20-25公斤,磷肥50-60公斤,钾肥30-40公斤,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 灌水:冬小麦生育期间需水量大,一般需灌水3-4次,重点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 中耕除草: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
- 病害:冬小麦常见病害包括纹枯病、锈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药剂防治。
- 虫害:冬小麦常见虫害有蚜虫、麦长管蚜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药剂防治。
收获技术
- 收获时间:冬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籽粒脱落。
- 收获方法:采用联合收割机或人工收获,确保籽粒饱满、品质优良。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提高冬小麦产量:通过严格执行DB65/T 2562-2024规程,可以优化冬小麦栽培技术,从而提高产量。
- 提升冬小麦品质:规程中提到的播种、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有利于提升冬小麦的品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65/T 2562-2024《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冬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广大农民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下是规程的具体内容: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9875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等。
术语和定义
包括冬小麦、高产等术语的定义。
栽培技术要求
包括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具体技术要求。
质量要求
包括产量和品质要求。
环境保护
包括肥料、农药、水资源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要求。
附则
包括规程的实施时间、解释责任和具体实施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