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程发布,DB2201/T 61-2024,粳稻大田用种贮藏技术助力粮食安全
《DB2201/T 61-2024 粳稻大田用种贮藏技术规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文件,旨在规范粳稻大田用种的贮藏管理,确保种子质量,提高粮食产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粮食生产水平持续攀升,稻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备受瞩目,为确保稻米产量稳定,提升稻米品质,我国出台了《粳稻大田用种贮藏技术规程》(DB2201/T 61-2024),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实施价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粳稻大田用种的贮藏,涵盖了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全过程。
贮藏设施
- 仓库:仓库需具备防潮、防鼠、防虫、防霉、防火等功能,地面需平整坚实,墙壁无裂缝。
- 通风设备:仓库应配备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湿度。
- 温湿度控制设备:仓库应配置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贮藏。
处理
- 收购:在收购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稻米质量。
- 加工:对收购的稻米进行筛选、清杂、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纯度和发芽率。
贮藏方法
- 干藏:将稻米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控制仓库温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 低温贮藏:将稻米存放在低温(0-5℃)条件下,可延长其寿命。
- 气调贮藏:将稻米存放在密封容器内,通过调节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延长寿命。
贮藏管理
- 定期检查:定期对稻米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温湿度监测:实时监测仓库温湿度,确保在适宜条件下贮藏。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稻米安全。
实施意义
- 提高质量:通过规程的实施,确保稻米在贮藏过程中不受污染,提高纯度和发芽率。
- 保障粮食安全:规范贮藏技术,降低损失,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 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稻米质量,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具体操作
- 仓库建设:按照规程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仓库,确保在适宜条件下贮藏。
- 处理: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对稻米进行收购、加工、消毒等处理。
- 贮藏方法:根据稻米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
- 贮藏管理:加强仓库管理,定期检查,确保稻米安全。
《粳稻大田用种贮藏技术规程》(DB2201/T 61-2024)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粳稻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贮藏管理,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