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3/T 6009-2024解析与应用
《DB13/T 6009-2024 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供紫花苜蓿害虫绿色防治方法,规程详细解读了绿色防治技术,强调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旨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紫花苜蓿作为一项重要的饲料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繁荣,紫花苜蓿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各类害虫的侵袭,这不仅影响其产量,更威胁其品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我国正式发布了《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13/T 6009-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点。
DB13/T 6009-2024规程概述
《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防治原则及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旨在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防治紫花苜蓿害虫,提升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
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解读
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紫花苜蓿的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蓟马、红蜘蛛和苜蓿夜蛾等,这些害虫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应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害虫发生概率,并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
- 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在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绿色防治技术措施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减少害虫栖息场所。
-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利用害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杀。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施。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选择在害虫幼虫期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喷施,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 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综合防治。
- 加强监测:定期监测田间害虫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培训农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绿色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紫花苜蓿主要害虫绿色防治技术规程》为紫花苜蓿害虫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有力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实现紫花苜蓿的绿色、高产、优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