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61-2025标准解析,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实践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861-2025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优质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实践应用,有效提升了羊草产量与品质,为我国草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羊草以其高营养价值、良好的适口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羊草的产量与品质,保障牧草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优质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861-2025),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羊草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DB15/T 3861-2025标准解析,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实践应用探讨,DB15/T 3861-2025标准解析,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实践应用探讨,2,技术规程,标准解读,第1张

DB15/T 3861-2025规程概述

《优质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羊草高产栽培的技术规程,自2025年起正式实施,规程明确了羊草高产栽培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及管理措施,旨在提升羊草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牧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羊草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土为佳,选地时,宜选择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地块,整地前需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处理

羊草应选用纯度高的优质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常用消毒方法包括温水浸泡、药剂浸种等。

播种技术

羊草适宜播种期为春季或秋季,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2.0公斤,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穴播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深度以1-2厘米为宜,播种后应及时覆土,确保与土壤充分接触。

浇水与施肥

羊草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要及时浇透水,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羊草对肥料需求较高,播种前施足底肥,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追肥。

病虫害防治

羊草常见的病虫害有羊草锈病、羊草叶斑病、羊草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药剂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收割与加工

羊草收割时间一般在生长旺盛期,即每年6-7月份,收割后应及时晾晒、打捆,以利于储存和运输,加工羊草时,应选用优质设备,确保羊草品质。

规程的实践与应用

提高羊草产量

通过实施DB15/T 3861-2025规程,羊草产量可提高20%以上,实践证明,规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羊草的产量与品质。

优化种植结构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优化羊草种植结构,提高羊草产业的整体效益,通过选用优质品种、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手段,可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羊草产量与品质。

促进牧草产业发展

DB15/T 3861-2025规程的实施,为我国羊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羊草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国牧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优质羊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羊草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今后的羊草产业发展中,应加大规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羊草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牧草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