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36/T 2137-2025 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份关于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的技术规范,该规程详细解析了养殖技术要点,包括池建设、水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口黑鲈凭借其优良的经济价值,已成为养殖行业的热门选择,其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我国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提供了权威、科学的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度解读,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实用参考。

2025版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2025版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牵头编制,旨在规范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效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的各个环节,包括选址、设计、放养、管理、捕捞及病害防治等。

规程核心内容

选址与设计

  1. 选址: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无污染、地形适宜的区域,水源pH值应控制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2. 设计:圆池直径宜在10-30米之间,池深1.5-2.5米,池壁采用砖混结构,池底铺设水泥混凝土,并设置进排水系统,以便于水质调节。

放养

  1. 放养时间:通常在春季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
  2.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目的和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100尾。
  3. 放养规格: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优质鱼苗,规格一般在5-10厘米。

管理

  1.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pH值在6.5-8.5之间,根据水质变化,适时进行换水或增氧。
  2. 投喂管理: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合理搭配饲料,投喂量以鱼体总重的2%-3%为宜,每天投喂2-3次。
  3. 病害防治:加强鱼病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漂白粉、硫酸铜、碘制剂等。

捕捞

  1. 捕捞时间:通常在秋季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进行。
  2. 捕捞方法:采用网捕、钩钓等方法,确保捕捞过程中鱼体不受伤害。

病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鱼苗检疫,确保放养鱼苗无病无伤。
  2. 治疗为辅: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害扩散。

规程应用与效益

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养殖风险,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规程应用的一些效益:

  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规范养殖技术,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鱼苗成活率和鱼体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规程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3. 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推动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DB36/T 2137-2025《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为我国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该规程,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