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新规程发布,推动产业高效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43/T 3100-2024 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灰树花产业高效发展,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升灰树花产量和质量,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一环,正逐步崛起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灰树花,又称“云芝”,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卓越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瞩目,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灰树花栽培的效率与品质,我国最新推出了DB43/T 3100-2024《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此规程,深入探讨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点及其显著优势。

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新规程发布,推动产业高效升级,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新规程发布,推动产业高效升级,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3/T 3100-2024《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市场管理局发布,旨在规范灰树花栽培技术,提升灰树花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灰树花产业的持续发展,该规程涵盖了灰树花的菌种选育、培养基配置、接种、发菌、出菇、采收、保鲜等全流程。

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

菌种选育

选择优质高效的灰树花菌种是提升产量的基石,根据规程,应选取高产、优质、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的菌种,在菌种选育过程中,严格控制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纯净度和活性。

培养基配制

灰树花对培养基的选取要求较高,需选用合适的原料和配比,规程中提到,培养基原料主要包括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等,配制过程中,需关注原料的粉碎度、水分含量及pH值等细节。

接种

接种是灰树花栽培的关键环节,规程建议采用针接种、穴接种等方法,确保菌种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实现菌种均匀分布。

发菌

发菌阶段是灰树花生长的关键时期,规程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菌丝生长,需密切关注菌丝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出菇

出菇阶段是灰树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规程强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菇蕾形成和生长,在此期间,需关注菇蕾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采收

采收是灰树花栽培的最后一环,规程指出,应在菇盖充分展开、菇柄较短、菇体饱满时进行采收,采收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菇体。

保鲜

为延长灰树花的保鲜期,规程推荐采用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等方法,保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确保灰树花品质。

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提高产量

通过优化菌种选育、培养基配置、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有效提升了产量,满足了市场需求。

降低成本

轻简化栽培技术简化了生产流程,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品质

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提升灰树花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食用菌的需求。

促进可持续发展

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3/T 3100-2024《灰树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灰树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规程,提升灰树花栽培的效率与品质,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