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318.5-2024 旱地优质稻虫害防控技术规范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53/T 1318.5-2024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 第5部分》详细介绍了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防控技术及实施策略,旨在提高稻米产量与品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稳步提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虫害问题始终是困扰广大农民的一大难题,为了提升旱地优质稻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制定了《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的第5部分:虫害防控,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内容,并阐述相应的实施策略。

《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规范》第5部分:虫害防控概述

《规范》第5部分主要针对旱地优质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提出了系统的防控措施,该规范明确了虫害防控的目标、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虫害防控体系。

虫害防控目标

  1. 降低虫害发生频率,减轻虫害对旱地优质稻产量和品质的损害;
  2. 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升种植效益;
  3.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虫害防控原则

  1. 多手段防治:结合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虫害防治;
  2. 早期预防:在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遏制虫害蔓延;
  3. 安全高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人畜安全;
  4. 环保低碳: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虫害防控方法

  1.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虫品种、清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降低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激素等生物方法,控制虫害;
  3. 物理防治:利用诱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捕捉虫害;
  4. 化学防治:在虫害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虫害防控注意事项

  1. 合理用药:根据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合适的农药,避免滥用;
  2. 药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3. 适时施药:在虫害发生高峰期,及时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4. 防治结合: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提高虫害防控效果。

实施策略

  1. 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农民朋友学习《规范》第5部分:虫害防控,提高农民朋友的虫害防控意识;
  2.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动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鼓励农民朋友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专业团队,对虫害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实施《规范》第5部分:虫害防控,可以有效降低虫害对旱地优质稻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