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67-2025标准驱动,无人机赋能紫花苜蓿智能监测技术解析

团体标准 601
新标准DB15/T 3867-2025推动农业技术革新,重点介绍无人机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中的应用技术规程,旨在提高监测效率和作物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作业工具,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农业领域得到了迅速普及,为了推动无人机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领域的规范化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867-2025《基于无人机的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规程》标准,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及意义

背景介绍

紫花苜蓿作为我国重要的牧草作物,富含营养价值,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传统紫花苜蓿田间管理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监测效率低、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无人机技术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意义

DB15/T 3867-2025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无人机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无人机的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规程,包括监测任务规划、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无人机、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以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监测任务规划

监测任务规划包括任务目标、监测区域、监测时间、监测设备等方面的要求,监测区域应充分考虑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影像数据采集、光谱数据采集、气象数据采集等,本标准对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参数、采集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影像数据处理、光谱数据处理、气象数据处理等,本标准对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包括紫花苜蓿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水分监测等方面的分析,本标准对结果分析方法、结果评价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实施与推广

实施主体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的企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

推广措施

  1. 加强标准宣传,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认知度;
  2. 举办培训班,培养无人机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 开展示范项目,推广无人机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领域的应用;
  4.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水平。

DB15/T 3867-2025《基于无人机的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规程》标准的发布,为无人机在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领域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标准的引领下,我国紫花苜蓿田间智能监测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