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解读,赋能中药产业升级
《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DB1307/T 479-2025》解读发布,旨在提升中药产业质量,规程规范种植、加工等环节,确保北苍术品质,助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北苍术作为一味关键的中药材,其品质与产量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北苍术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在2025年正式发布了《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DB1307/T 479-2025),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北苍术的生产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
范围
本规程明确了北苍术生产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北苍术的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全过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规范性文件: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 《中药材种植标准》(NY/T 527)
- 《中药材加工规范》(GB/T 18844)
- 《中药材包装规范》(GB/T 18845)
- 《中药材运输规范》(GB/T 18846)
- 《中药材储存规范》(GB/T 18847)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对北苍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如幼苗、植株、根茎、药用部位等。
栽培技术
产地选择与品种选择
北苍术的种植应选择适宜的产地,产地需满足以下条件:
- 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在8℃~18℃之间,无霜期在150天以上;
- 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5.5~7.5之间;
- 灌溉条件良好,有充足的水源。
品种选择应优先考虑抗病、高产、优质的北苍术品种。
栽培技术
- 整地与施肥:深翻土壤,耙平,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25公斤。
- 播种:春播在3月底至4月初,秋播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量每亩1.5公斤,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
-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 采收:生长周期为3~4年,当根茎呈黄褐色,表面皱纹明显时,即可采收。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注意防治病、锈病等病害,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 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蛴螬、蚜虫等虫害,可用50%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质量要求
- 外观: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皱纹明显,质地坚实。
- 气味:具有独特的香气。
- 指标:总灰分不得少于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少于8%,水分不得高于13%。
包装、运输和储存
- 包装: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北苍术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保持通风。
- 储存: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5℃以下。
《北苍术生产技术规程DB1307/T 479-2025》的发布,为北苍术的生产提供了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北苍术的品质和产量,推动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北苍术生产者和从业者能够认真遵守规程,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