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337-2025解析,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详解
《DB15/T 1337-2025》为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详细阐述了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的流程、技术要求、操作规范等,旨在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率,确保作业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马铃薯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提升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推广马铃薯机械化打秧技术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DB15/T 1337-2025《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的正式颁布,为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对于推动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DB15/T 1337-2025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涵盖了打秧机具的选择、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术语和定义
- 马铃薯:指马铃薯属植物,学名为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 机械化打秧:指运用打秧机具进行马铃薯秧苗的移栽作业。
- 打秧机具:指专门用于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的机械设备。
打秧机具的选择
- 根据马铃薯种植面积、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打秧机具。
- 打秧机具应具备以下特性: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业准备
- 秧苗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秧苗,确保秧苗质量。
- 土地准备:根据马铃薯种植要求,进行土地深耕、平整、施肥等准备工作。
- 机具准备:检查打秧机具的各个部件,确保机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作业实施
- 作业速度:根据马铃薯种植密度、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作业速度。
- 作业深度:根据马铃薯根分布特点,合理调整作业深度。
- 作业行距:根据马铃薯种植要求,合理调整作业行距。
- 秧苗摆放:确保秧苗摆放整齐、均匀,避免重叠或空缺。
作业质量评价
- 秧苗成活率:作业后,对秧苗成活率进行统计,确保秧苗成活率达到要求。
- 作业效率:根据作业面积、作业时间等指标,评价作业效率。
- 作业质量:对作业后的土地、秧苗等进行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实施DB15/T 1337-2025的意义
- 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机械化打秧作业可大幅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化打秧作业可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马铃薯产量:通过规范化的机械化打秧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
- 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DB15/T 1337-2025,有助于推动马铃薯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DB15/T 1337-2025《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的颁布,为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于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积极推广实施该规范,为马铃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