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规范DB43/T 3126-2024解读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43/T 3126-2024 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为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提供规范,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解读内容涵盖硅肥特性、施用方法、施肥量等,助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科学施肥已经成为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途径,微纳米硅肥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品种,展现了增强水稻抗病能力、优化土壤结构、促进水稻生长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为规范微纳米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技术,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3126-2024《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需关注的要点。

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规范DB43/T 3126-2024解读与应用指导,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规范DB43/T 3126-2024解读与应用指导,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43/T 3126-2024《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技术规范》概述

DB43/T 3126-2024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的行业标准,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水稻微纳米硅肥的定义、分类、施用方法、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微纳米硅肥,从而提升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水稻微纳米硅肥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稻微纳米硅肥是以硅酸为主要成分,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硅肥产品,通过提高水稻植株中的硅含量,增强其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进而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分类

根据硅酸含量的不同,水稻微纳米硅肥可分为高硅、中硅、低硅三个等级。

水稻微纳米硅肥的施用方法

施肥量

根据水稻品种、土壤类型、产量目标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施肥量,高硅、中硅、低硅等级的微纳米硅肥施用量分别为30-50公斤/亩、20-30公斤/亩、10-20公斤/亩。

施肥时期

水稻微纳米硅肥可在基肥、追肥或叶面喷施等不同时期施用,基肥施用通常在水稻移栽前10-15天进行;追肥施用则多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等关键生育期进行。

施肥方式

水稻微纳米硅肥可通过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施用,基肥施用时,可与氮、磷、钾等肥料混合使用;追肥施用时,可与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料混合使用;叶面喷施时,则需根据水稻生长状况适时进行。

施用水稻微纳米硅肥的注意事项

注意土壤酸碱度

微纳米硅肥在酸性土壤中效果更佳,因此施用时需根据土壤酸碱度调整施肥量。

注意施肥时机

在水稻关键生育期施用微纳米硅肥,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注意施肥方法

施肥时应均匀施用,避免局部过量或不足。

注意与肥料搭配

微纳米硅肥可与氮、磷、钾等肥料搭配使用,以提升肥料利用率。

注意环境保护

施用微纳米硅肥时,应避免污染水体和土壤。

DB43/T 3126-2024《水稻微纳米硅肥施用技术规范》为我国水稻微纳米硅肥的施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地施用微纳米硅肥,从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