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72-2010,梨果品质保障与货架期延长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11/T 772-2010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旨在通过规范梨的贮藏保鲜技术,确保梨果品质,有效延长其货架期,提升梨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中,梨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市场需求旺盛,梨果在采摘后容易发生腐烂、失水、变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梨果的品质和货架寿命,为了提升梨果的保鲜效果,延长其货架期,我国特地制定了《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DB11/T 772-2010),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梨果保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 选果:挑选成熟度适中、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梨果作为贮藏材料。
  2. 预冷:在低温环境下对梨果进行预冷处理,以降低其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质的消耗。
  3. 包装:使用透气性优良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或透气纸,确保梨果在贮藏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贮藏方式

  1. 常温贮藏:将梨果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5-1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2. 低温贮藏:将梨果存放在低温冷库中,温度设定在0-2℃,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3. 气调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进一步降低梨果的呼吸强度,从而延长货架期。

贮藏管理

  1. 定期检查:对贮藏中的梨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腐烂、失水、变质等问题时,及时剔除。
  2. 温度控制:根据梨果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贮藏环境,合理调节温度,确保梨果的品质。
  3. 湿度控制:维持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梨果失水或过度吸湿。
  4. 气体成分调节:根据梨果的生理特性,合理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延长货架期。

贮藏后的处理

  1. 剔除病果:对贮藏后的梨果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病果、烂果等不合格产品。
  2. 包装:对合格的梨果进行包装,确保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品质。
  3. 运输:使用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梨果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的应用效果

实施《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后,梨果的保鲜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货架期得到了延长,实践证明,该规程在梨果贮藏保鲜方面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 提升梨果品质:通过科学的贮藏保鲜技术,梨果在贮藏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
  • 延长货架期:有效控制了梨果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失水、变质等问题,显著延长了货架期。
  • 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延长梨果的货架期,减少了因腐烂、变质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梨贮藏保鲜技术规程》为我国梨果保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以提高梨果品质,延长货架期,降低经济损失,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继续深入研究梨果保鲜技术,为我国梨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