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664-2025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DB46/T 664-2025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与实施,旨在规范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法,保障水质安全,本规范详细阐述了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和实施步骤,为水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水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为了强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升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我国于2025年正式发布了《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DB46/T 664-2025《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旨在指导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
术语和定义
《规范》对水生态监测与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监测与评价方法
《规范》明确了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具体包括:
- 水质监测:涵盖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关键指标。
- 生物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生物指标。
- 生态完整性评价:综合考虑水质、生物、水文、地貌、土壤等多方面指标。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处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数据质量。
评价标准
《规范》明确了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评价标准,涉及水质、生物、生态完整性等多个方面。
评价结果与应用
《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进行了规定,包括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指导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
实施与建议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范》的宣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认识。
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水生态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严格评价标准
严格按照《规范》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强化数据共享
加强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落实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DB46/T 664-2025《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水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加强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