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44/T 2601.3-2025,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标准与应用实践

团体标准 601
《DB44/T 2601.3-2025》是关于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中数据交换标准的最新解读与应用探索,该标准旨在规范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数据交换流程,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通过解读与应用,推动冷链食品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冷链食品因其特殊性,在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冷链食品的安全,我国制定了《DB44/T 2601.3-2025 冷链食品追溯 第3部分:交换数据集》标准,旨在规范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和数据交换,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解析DB44/T 2601.3-2025,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标准与应用实践,解析DB44/T 2601.3-2025,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标准与应用实践,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44/T 2601.3-2025 冷链食品追溯 第3部分:交换数据集》是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标准明确了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中数据交换的格式、内容、传输方式等关键要素,适用于冷链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旨在实现冷链食品的全程可追溯。

解读

数据交换格式

《DB44/T 2601.3-2025》规定,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的格式采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以其自描述性、可扩展性和可读性等优势,能够满足数据交换的多样化需求。

数据交换内容

该标准明确了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的内容,具体包括:

  1. 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2. 产品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3. 生产信息:如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设备等。
  4. 运输信息:如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时间、温度控制等。
  5. 销售信息:如销售渠道、销售时间、销售地点等。
  6. 其他信息:如部门、措施、检测结果等。

数据交换传输方式

《DB44/T 2601.3-2025》规定,冷链食品追溯数据交换的传输方式为互联网,支持HTTPS、FTP等协议,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标准还规定了数据加密、签名等安全措施。

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提高冷链食品追溯效率

《DB44/T 2601.3-2025》的制定,为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数据交换标准,有利于提高追溯效率,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全程追溯。

保障食品安全

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通过数据交换,相关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冷链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产业升级

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冷链产业升级,企业通过实施追溯体系,可以提高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追溯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促进冷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支持政府监管

《DB44/T 2601.3-2025》的制定,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借助该标准,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全程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DB44/T 2601.3-2025 冷链食品追溯 第3部分:交换数据集》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有助于提高冷链食品追溯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继续完善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推动冷链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