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841-2025规范解读,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新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DB37/T 4841-2025》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规范正式发布,为行业树立新标准,该规范旨在提升医疗软器械复用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资源日益紧张,医疗软器械的复用供应技术逐渐成为确保医疗质量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T 4841-2025《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医疗软器械的复用流程,提升复用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背景
医疗软器械泛指用于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医疗器械,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医疗软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其复用供应问题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医疗软器械的复用存在诸多问题,如复用质量难以保证、感染风险增加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DB37/T 4841-2025《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规范》。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7/T 4841-2025适用于我国境内医疗机构对医疗软器械的复用供应管理,涵盖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
技术要求
- 清洗:医疗软器械复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确保器械表面无污物、残留物,清洗过程中应采用适宜的清洗剂和方法,避免对器械造成损害。
- 消毒:医疗软器械复用前应进行有效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应根据器械的种类、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 包装:消毒后的医疗软器械应进行密封包装,防止二次污染,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 储存:复用后的医疗软器械应按照规定条件储存,确保器械性能稳定,储存环境应满足温度、湿度、清洁度等要求。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医疗软器械不受损坏,防止污染,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功能。
管理要求
-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复用供应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复用后的医疗软器械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器械性能符合要求。
-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复用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意义
DB37/T 4841-2025《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规范》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规范复用流程,提高复用质量。
- 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 推动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
DB37/T 4841-2025《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医疗软器械复用供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高复用供应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