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422-2025规范解读,碳排放数据元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DB33/T 1422-2025》碳排放基础数据元规范解读,旨在规范碳排放数据管理,助力绿色发展,该规范明确了碳排放数据元定义、编码、标识等要求,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愈发紧迫的当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控制工作,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采集、有效管理和合理应用,提升碳排放统计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我国正式颁布了《碳排放基础数据元规范》(DB33/T 1422-2025),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3/T 1422-2025规范概述
适用范围
DB33/T 1422-2025规范适用于我国所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团体,在涉及碳排放统计、核算、报告及披露的各个环节,对碳排放基础数据元的采集、管理与应用。
本规范涵盖了碳排放基础数据元的定义、分类、编码、格式、采集方法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定义:清晰界定碳排放基础数据元的内涵、用途及其在碳排放管理中的作用。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分类:将数据元划分为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排放量、排放因子等类别。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编码:制定编码规则,保障数据元编码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格式:规范数据元的结构、内容、顺序及长度等要素。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采集方法:明确数据元的采集途径、频率及方式。
-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应用:指导数据元在碳排放统计、核算、报告和披露等环节的应用。
DB33/T 1422-2025规范的意义
提高碳排放统计准确性
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碳排放统计的准确性,通过规范数据元的采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促进碳排放核算标准化
规范明确了碳排放核算的标准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核算的标准化,实现数据间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
推动碳排放报告和披露规范化
规范对碳排放报告和披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提升报告和披露的规范化水平,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服务绿色发展战略
本规范的实施将助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规范碳排放数据,激励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采取减排措施,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碳排放基础数据元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碳排放统计的准确性、推动核算标准化、促进报告和披露规范化以及服务绿色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我们期待这一规范能在我国碳排放控制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