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92-2022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研究

团体标准 603
《DB21/T 3592-2022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探讨,旨在提高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详细介绍了堆腐还田的技术流程、关键参数和操作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玉米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其资源丰富却长期面临处理不当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推动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21/T 3592-2022《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

DB21/T 3592-2022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研究,DB21/T 3592-2022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研究,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21/T 3592-2022《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概述

DB21/T 3592-2022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秸秆堆腐还田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玉米秸秆堆腐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旨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玉米秸秆,提升土壤肥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技术要求

  1. 秸秆来源:选用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玉米秸秆。
  2. 秸秆处理:将玉米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厘米,以利于腐解。
  3. 堆腐方式:采用堆腐法,堆腐时间不少于60天。
  4. 腐熟度:堆腐后的秸秆腐熟度应达到80%以上。

操作流程

  1. 秸秆收集: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收集秸秆。
  2. 秸秆粉碎:将收集到的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厘米。
  3. 堆腐:将粉碎后的秸秆按一定比例与土壤混合,堆成宽2米、高1.5米、长10米的堆体。
  4. 翻堆:在堆腐过程中,每隔15天进行一次翻堆,以促进腐解。
  5. 腐熟度检测:堆腐结束后,检测秸秆腐熟度,确保达到80%以上。

质量标准

  1. 腐熟度:堆腐后的秸秆腐熟度应达到80%以上。
  2. 土壤肥力:堆腐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提高10%以上。
  3. 环境友好:堆腐还田过程中,不得产生二次污染。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的应用实践

提高土壤肥力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减少化肥使用

堆腐还田的玉米秸秆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部分替代化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可减少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腐熟的秸秆还田后,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3592-2022《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操作,确保玉米秸秆堆腐还田的效果,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应共同努力,推动玉米秸秆堆腐还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