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705.1-2024标准深度解析,口罩重金属检测方法详解

团体标准 601
本标准解读针对DB32/T 4705.1-2024,深入研究了口罩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详细阐述了相关技术要求及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口罩安全检测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口罩作为日常防护的重要工具,其质量与安全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DB32/T 4705.1-2024标准,对口罩中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成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的第1部分,即针对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DB32/T 4705.1-2024标准深度解析,口罩重金属检测方法详解,DB32/T 4705.1-2024标准深度解析,口罩重金属检测方法详解,2,标准解读,测定方法,第1张

背景介绍

DB32/T 4705.1-2024标准是我国为规范口罩质量检测而制定的重要行业标准,该标准旨在明确口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确保口罩产品的安全性能,该标准共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专注于口罩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而第2部分则涵盖了更广泛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适用范围

DB32/T 4705.1-2024标准适用于各类口罩的检测,包括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口罩等,旨在全面保障各类口罩产品的安全。

测定方法

(1)样品前处理

标准详细规定了样品前处理的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步骤,在采集样品时,必须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以避免因采样不当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

(2)测定方法

标准提供了两种测定方法: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吸收光谱法(AAS):利用AAS技术测定口罩样品中的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含量,样品经过前处理,然后使用AAS仪器进行测定。

②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采用ICP-MS技术测定口罩样品中的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含量,同样,样品需经过前处理,并使用ICP-MS仪器进行测定。

(3)结果计算与报告

标准规定了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报告格式,测定结果以每克样品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表示,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报告应包含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等详细信息。

标准实施意义

保障公众健康

实施DB32/T 4705.1-2024标准,能有效控制口罩产品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降低公众因接触有害物质而引发的健康风险。

促进产业发展

标准化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升口罩产品质量,推动我国口罩产业的健康发展。

优化市场秩序

该标准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加强口罩产品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DB32/T 4705.1-2024标准第1部分对口罩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尽规定,为我国口罩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应进一步推广该标准,提升口罩产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本解读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标准以DB32/T 4705.1-2024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