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新标准DB36/T 520-2018深度解读
《DB36/T 520-2018 标准解读》标志着毛豆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入新阶段,该标准详细阐述了有机毛豆生产的关键环节,包括种植、管理、加工等,旨在提升毛豆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机食品逐渐成为了市场的新趋势,毛豆,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鲜美的蔬菜,其有机种植技术的规范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最新发布的DB36/T 520-2018《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为毛豆的有机生产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从事毛豆有机生产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520-2018《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为毛豆有机生产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规程涵盖了毛豆有机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产品包装标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确保毛豆有机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产地环境
毛豆有机生产需选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灌溉条件适宜的区域,规程明确要求产地环境需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确保产地环境的安全性。
种苗选择
毛豆有机生产需使用未经化学处理的种苗,其质量需满足GB 16715.1《农作物 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的相关要求,种苗应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并确保来源清晰、无病虫害。
栽培管理
毛豆有机生产应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栽培过程中,应施用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以维持土壤肥力,灌溉应采用节水技术,避免过量,并确保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毛豆有机生产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化学防治则需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收获与储存
毛豆有机产品在收获前需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有机产品标准,收获后,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储存设施,避免产品受潮、变质,并定期检查,确保产品安全。
产品包装与标识
毛豆有机产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并在包装上标注产品名称、有机认证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产品受污染。
规程实施与展望
DB36/T 520-2018《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各级农业、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毛豆有机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有机认证机构应强化对毛豆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提升有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B36/T 520-2018《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毛豆有机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我们有望提升毛豆有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并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