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521-2018标准解析,有机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36/T 521-2018》规程详细阐述了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包括选种、育秧、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中稻品质,保障有机食品生产安全。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有机食品因其天然、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政府对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DB36/T 521-2018)作为我国有机食品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优质中稻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DB36/T 521-2018标准解析,有机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DB36/T 521-2018标准解析,有机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DB36/T 521-2018规程概述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生产、加工、包装、标识、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有机食品的日益增长需求。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产地选择与规划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产地应选在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无污染的地区,在产地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
  3.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与处理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应选用经过有机认证的品种,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

  1. 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传播;
  2. 浸种:使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菌剂浸种,提高发芽率;
  3. 催芽: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催芽,确保发芽整齐。

栽培技术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

  1. 整地:采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2. 播种:采用直播或育秧移栽的方式,确保发芽率;
  3.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证水稻生长良好;
  4. 收割:在适宜的成熟期进行收割,确保稻谷品质。

加工与包装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加工与包装应遵循以下要求:

  1. 采用有机认证的加工设备,确保加工过程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
  2.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得使用含重金属、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材料;
  3. 包装标识应清晰、准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运输与储存

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运输与储存应遵循以下要求:

  1.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2. 储存场所应通风、干燥、防潮、防鼠、防虫;
  3. 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确保稻谷品质。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有机食品的需求,也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机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