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解析,开启蛋鸭养殖效益新纪元
《DB36/T 1878-2023 蛋鸭笼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蛋鸭养殖行业带来新篇章,详细解读笼养技术规程,助力提升养殖效益。
随着我国蛋鸭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笼养蛋鸭凭借其便于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显著优势,正逐渐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模式,为了规范蛋鸭笼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蛋鸭养殖领域的实际应用。
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概述
该规程由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起草,并经湖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成为行业标准,规程详细规定了蛋鸭笼养的技术要求、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指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地进行蛋鸭笼养,从而提升养殖效益。
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鸭舍建设
鸭舍建设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和排水条件,鸭舍面积应根据鸭群规模和品种特点合理设计,通常每只蛋鸭所需面积不小于0.8平方米。
饲养管理
- 饲养密度:根据鸭舍条件、品种特点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饲养密度,育雏期每平方米可饲养30-40只,育成期20-30只,产蛋期15-20只。
- 饲料管理:选用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鸭群生长阶段和产蛋率调整饲料配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18%以上,钙磷比例以1.5:1为宜。
- 光照管理:光照对蛋鸭产蛋率至关重要,产蛋期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6-18小时,光照强度以10-20勒克斯为宜。
- 温度管理:育雏期温度应保持在28-32℃,育成期22-25℃,产蛋期18-20℃,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鸭群健康。
疫病防控
-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鸭群免疫率达到100%。
- 消毒防疫:定期对鸭舍、设备、用具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 药物防治:合理使用抗生素、驱虫剂等药物,预防和治疗鸭群疾病。
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的应用
提高养殖效益
遵循DB36/T 1878-2023规程进行蛋鸭笼养,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科学饲养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产蛋率,从而增加养殖户收入。
保障鸭群健康
规程中对饲养密度、饲料、光照、温度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保障鸭群健康,降低疾病风险。
促进产业升级
DB36/T 1878-2023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推动蛋鸭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DB36/T 1878-2023《蛋鸭笼养技术规程》为我国蛋鸭笼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蛋鸭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