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829-2025深度解读,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1
新标准DB41/T 2829-2025对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进行全面规范,涵盖养殖环境、饲料管理、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养殖效率,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大口黑鲈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其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提升大口黑鲈的养殖效益,确保养殖品质,DB41/T 2829-2025《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此新标准进行深度剖析,为广大的养殖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DB41/T 2829-2025深度解读,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新标准,DB41/T 2829-2025深度解读,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新标准,2,技术规范,养殖技术,第1张

标准背景

大口黑鲈,又称黑鱼,以其鲜美的肉质、丰富的营养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备受青睐,近年来,我国大口黑鲈的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养殖成功率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DB41/T 2829-2025《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出台,旨在解决这一难题。

养殖环境

  1. 池塘选择: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交通便利、无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2.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5米,池底需平坦且易于排水。
  3.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确保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盐含量低于0.1mg/L。

育苗技术

  1. 亲本选择:挑选体型健壮、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的亲本进行繁殖。
  2. 繁殖季节:大口黑鲈的繁殖季节通常在4-6月,水温介于18-28℃之间。
  3. 繁殖方法:可采取人工授精或自然繁殖的方式。

饲养管理

  1.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1500-3000尾。
  2.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如鱼粉、豆粕等。
  3. 投喂方式:实行定时、定量、定质的投喂方式,每日投喂2-3次。

疾病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定期消毒,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疾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使用药物、调整水质等。

成鱼收获

  1. 收获时间:大口黑鲈的养殖周期一般为1-2年,具体收获时间需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2. 收获方法:可采用捕捞、网捕、诱捕等多种方法进行收获。

标准意义

DB41/T 2829-2025《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发布,对于提升大口黑鲈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产品质量、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指导,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广大养殖户应积极学习、掌握这一新标准,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DB41/T 2829-2025《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