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14.2-2025新标准解读,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DB44/T 2614.2-2025》解读涵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其中新标准针对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提出更严格要求,旨在提升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水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禽养殖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畜禽养殖业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面源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测算能力,我国最新发布了《DB44/T 2614.2-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部分: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及意义
《DB44/T 2614.2-2025》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规范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的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和测算技术,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该规范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监测方法
《DB44/T 2614.2-2025》明确了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和遥感监测等,现场监测主要针对畜禽、尿液、饲料残渣等污染物;实验室分析则对污染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遥感监测则运用遥感技术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
监测指标
规范明确了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总磷、重金属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程度和类型。
测算技术
《DB44/T 2614.2-2025》规定了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测算的技术方法,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污染负荷测算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污染物排放量测算主要基于畜禽养殖规模、饲料率和污染物排放系数等参数;污染负荷测算则基于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区域面积等参数;环境影响评价则基于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
规范实施与展望
《DB44/T 2614.2-2025》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水平,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从业者对规范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 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 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 加强科研创新,提高监测及测算技术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DB44/T 2614.2-2025》的实施,我国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