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14.1-2025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规范解读
《DB44/T 2614.1-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针对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进行解读,规范了监测方法与要求,以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为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我国正式出台了《DB44/T 2614.1-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4/T 2614.1-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提升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和可比性,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监测范围与对象
监测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类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工作,涵盖耕地、果园、茶园、蔬菜地、中药材种植地等多种种植类型。
监测对象: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
监测方法
化肥施用量监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化肥施用量进行精确监测。
农药施用量监测:同样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农药施用量进行监测。
农膜残留监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农膜残留情况进行监测。
畜禽产生量监测: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畜禽粪便产生量进行监测。
污染物排放量监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
监测数据测算
化肥施用量测算: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当地土壤类型、作物种植面积、化肥利用率等因素,对化肥施用量进行科学测算。
农药施用量测算:依据监测数据,结合当地作物种植面积、农药利用率等因素,对农药施用量进行测算。
农膜残留测算: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当地农膜使用量、回收率等因素,对农膜残留进行测算。
畜禽产生量测算:依据监测数据,结合当地畜禽养殖规模、产生量等因素,对畜禽产生量进行测算。
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等因素,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测算。
《DB44/T 2614.1-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的实施,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应积极响应,共同推动该规范的贯彻落实,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