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44/T 2614.4标准解读,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新规范
《DB44/T 2614.4-2025》解读中,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提出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新标准,旨在提升监测精度,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我国农业的迅猛发展,农田面源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大气氮沉降作为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对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有效监测和计算农田大气氮沉降的输入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我国最新颁布了《DB44/T 2614.4-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的部分内容,即《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本文将对此新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背景及意义
农田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氨气等氮化合物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进入农田土壤的过程,氮沉降会导致土壤氮素积累,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土壤质量,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氮污染,监测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DB44/T 2614.4-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的发布,旨在规范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的监测,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
(二)监测方法
- 采样方法:采用自动采样器或人工采样方法,采集大气氮沉降样品。
-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水分、过滤等。
- 分析:采用化学滴定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对样品中的氮含量进行分析。
(三)监测频率
根据农田类型、区域环境等因素,确定监测频率,一般建议每月监测一次。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
-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氮沉降输入量。
- 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
实施与推广
(一)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完善监测
根据我国农田分布特点,逐步完善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提高监测覆盖面。
(三)推动技术应用
鼓励监测机构和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数据共享与交流
建立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数据共享,促进数据交流与合作。
《DB44/T 2614.4-2025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测算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农田大气氮沉降输入量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通过加强监测、科学治理,可以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