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技术在镉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团体标准 601
本文分析了DB44/T 2657-2025规程在镉污染农田冬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实现了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提高了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为镉污染农田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镉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有效治理镉污染农田,提升土壤质量,我国制定了《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冬种修复镉污染农田技术规程》(DB44/T 2657-2025),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实践与应用。

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技术在镉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实践分析,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技术在镉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实践分析,2,技术规程,应用分析,第1张

《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冬种修复镉污染农田技术规程》(DB44/T 2657-2025)以超富集植物景天和豆科作物为修复材料,通过间作冬种的方式,对镉污染农田进行修复,该规程旨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改善土壤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健康的土壤。

技术原理

  1. 超富集植物景天:景天科植物具有较强的镉富集能力,能够将土壤中的镉吸收到植物体内,通过收获植物体,将镉从土壤中移除。

  2. 豆科作物:豆科作物与景天植物间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氮源。

  3. 冬种:冬季种植豆科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低温条件下,土壤中的镉活性较低,有利于植物吸收。

实践应用

  1. 选择适宜的超富集植物景天品种:根据当地土壤条件,选择具有较高镉富集能力的景天品种,如景天科中的景天属、青藓科中的青藓属等。

  2. 土壤预处理:对镉污染农田进行土壤改良,如施用有机肥、石灰等,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

  3. 种植设计:根据规程要求,合理设计间作模式,如景天与豆科作物的行距、株距等,确保植物生长空间。

  4.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除草,确保植物正常生长。

  5. 采收与处理:在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进行采收,将植物体进行集中处理,如堆肥等,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

  6. 评价与监测: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与监测,如土壤镉含量、植物镉富集量等,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冬种修复镉污染农田技术规程》(DB44/T 2657-2025)为我国镉污染农田修复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通过实践应用,该规程在降低土壤镉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应进一步推广该规程,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