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910-2025,引领育苗技术革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DB14/T 910-2025 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育苗技术革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为了提升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910-2025《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点及其实施策略。
DB14/T 910-2025《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旨在规范集约化育苗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处理、苗床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提升育苗质量和效率,该规程适用于全国各蔬菜生产区域。
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要点
处理
- 品种选择:优先选择具有优良品种特性、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蔬菜品种。
- 消毒:采用温汤浸种、药剂浸种等方法,彻底杀灭种子的表面病原菌。
-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湿润的布袋或湿毛巾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苗床准备
- 苗床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场地。
- 土壤处理: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确保土壤养分充足。
- 苗床搭建:搭建符合蔬菜生长要求的苗床,确保苗床平整、通风、透光。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蔬菜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 播种量:根据蔬菜种类和育苗密度,合理确定播种量。
- 播种方法:采用点播或撒播,确保种子均匀分布。
苗期管理
- 温度管理:保持苗床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高温或低温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水分管理:根据幼苗生长需求,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光照管理:保证幼苗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 施肥管理:根据幼苗生长阶段,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满足幼苗生长需求。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苗床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
实施策略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种植户对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的认识。
- 推广应用新技术:鼓励种植户采用DB14/T 910-2025规程,提高育苗质量和产量。
- 建立示范园区:建设集约化育苗示范园区,展示新技术、新成果,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DB14/T 910-2025《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我们有信心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助力我国蔬菜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