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288-2025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规程解析与实践案例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288-2025 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指导设施蔬菜生产中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的应用,规程详细解读了施肥原理、方法、设备选择、施肥量及时间等关键要素,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技术效果,旨在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蔬菜供应的关键途径,为深入推进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的行业标准——《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规程》(DB14/T 1288-2025)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规程》(DB14/T 1288-2025)是我国首次发布的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行业标准,该规程对二氧化碳施肥的定义、原理、技术要求、施肥方法、施肥设备、施肥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从而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

二氧化碳施肥原理

二氧化碳施肥是一种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特性,通过提高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物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蔬菜产量与品质的施肥方法,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提升光合速率: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之一,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显著促进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光合速率。
  2. 增加产量:二氧化碳施肥能够显著提升蔬菜产量,特别是在低温、弱光条件下,效果尤为显著。
  3. 改善品质:二氧化碳施肥可提升蔬菜中维生素C、糖分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盐分,从而改善蔬菜品质。
  4. 节约成本:二氧化碳施肥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要求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施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技术要求需严格遵守:

  1. 施肥设备:应选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施肥器等设备,确保二氧化碳供应的稳定性。
  2. 施肥方法:需根据蔬菜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3. 施肥浓度:二氧化碳施肥浓度应根据蔬菜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浓度为800-1500mg/L。
  4.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应选择在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时段,如上午9点至下午3点。
  5. 施肥环境: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施肥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评估二氧化碳施肥的效果,以下指标需被纳入评价体系:

  1. 产量:通过对比施肥前后的产量数据,评估二氧化碳施肥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2. 品质:通过检测蔬菜的维生素C、糖分、盐等含量,评估二氧化碳施肥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3. 环境效益:通过监测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等指标,评估二氧化碳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实践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以下步骤需严格执行:

  1. 选择适宜的施肥设备:根据设施蔬菜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发生器、施肥器等设备。
  2. 制定施肥方案:根据蔬菜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
  3. 监测施肥效果:通过监测产量、品质、环境等指标,评估二氧化碳施肥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施肥效果。

《设施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规程》(DB14/T 1288-2025)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以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