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范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
《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详细阐述了甘薯种植的标准化流程,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本规范旨在提升甘薯产量与品质,推动陕南地区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甘薯,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一员,以其丰富的营养、强大的适应性和优异的抗逆性而著称,陕南地区,作为我国甘薯生产的关键基地,近年来甘薯产量稳步上升,为了更好地规范甘薯生产技术,提升甘薯的产量与品质,陕西省特制定了《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DB61/T 1959-2025),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范,旨在为陕南地区的甘薯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解析
选地与整地
- 选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肥力适中的沙壤土或壤土,应避免低洼积水、盐碱化或重茬地。
- 整地:进行深度为20-30厘米的土地深翻,并施用有机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品种选择与播种
-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陕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如陕薯3号、陕薯5号等。
- 播种:播种时间多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采用条播或点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
肥水管理
- 施肥:甘薯需肥量大,一般亩施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15-20公斤,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根据生长阶段合理施用。
- 灌水:甘薯生长期间需水量大,尤其在薯块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灌水频率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调整。
田间管理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 搭架引蔓:当甘薯生长至约30厘米时,及时搭架引蔓,以促进通风透光。
- 病虫害防治:甘薯主要病虫害包括薯瘟、薯蓟马、甘薯蛾等,需及时防治,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综合防治。
收获与贮藏
- 收获:甘薯成熟标志为地上部分枯萎,地下薯块充分膨大,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
- 贮藏:收获后应晾晒甘薯,清除泥土,入库贮藏,并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病害。
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应用
- 提升农民技术素质:通过培训、宣传等途径,增强农民对甘薯生产技术规范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将甘薯生产技术规范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规范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实施。
-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甘薯生产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甘薯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陕南地区甘薯生产技术规范》(DB61/T 1959-2025)为陕南地区的甘薯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将有效提升甘薯产量与品质,推动陕南地区甘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