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960-2025,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助力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960-2025 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是提升舍饲母羊养殖效益的关键指南,详细阐述了舍饲母羊繁殖管理的各项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养殖效率,确保母羊健康,增加养殖收益。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舍饲养殖模式已成为母羊养殖的主流,为了提升舍饲母羊的繁殖效率,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DB61/T 1960-2025),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的内容、实施要点及推广应用策略,旨在为养殖户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繁殖管理技术指南。

DB61/T 1960-2025,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助力养殖效益显著提升,DB61/T 1960-2025,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助力养殖效益显著提升,2,技术规范,规范实施,第1张

DB61/T 1960-2025 规范概述

《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舍饲母羊繁殖管理的行业标准,该规范以母羊繁殖生理学为依据,结合我国舍饲养殖的实际情况,从种羊选择、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解读

种羊选择

规范强调,种羊应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稳定的繁殖性能,并适应舍饲环境,在选购种羊时,需关注以下几点:

  1. 品种:选择适应舍饲环境的品种,如萨福克、波尔羊等。
  2. 外貌:种羊体型应匀称,四肢强健,皮肤柔软,毛色光亮。
  3. 繁殖性能:种羊应具有高繁殖率、高产羔率等优良繁殖性能。

饲养管理

规范指出,舍饲母羊的饲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营养平衡:根据母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科学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2. 环境卫生: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预防疫病。
  3. 合理分群:根据母羊的年龄、体重、繁殖状态等因素,合理分群饲养。

繁殖技术

规范要求,舍饲母羊的繁殖技术应包括以下方面:

  1. 鉴定:通过外部观察等方法,准确判断母羊状态。
  2. 人工授精:掌握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胎率。
  3. 同期发情:采用激素等方法,使母羊同期发情,提高繁殖效率。

疫病防控

规范要求,舍饲母羊的疫病防控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疫病监测:定期对母羊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2.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为母羊接种各类疫苗,提高免疫力。
  3. 药物防治:针对常见疫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实施要点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养殖户对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 加强监督指导:对养殖户执行规范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确保规范得到有效落实。
  4. 优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推广应用

《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舍饲母羊的繁殖率,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以下是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

  1.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规范实施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
  2. 推广先进技术:推广舍饲母羊繁殖管理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
  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殖大户,发挥其在规范推广应用中的示范作用。
  4. 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规范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规范的认知度。

《舍饲母羊繁殖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舍饲母羊繁殖率、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规范落到实处,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