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972-2025,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助力高效节水农业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972-2025》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开启节水农业新篇章。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旱作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为了提升旱作农业的产量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出台了《DB61/T 1972-2025 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DB61/T 1972-2025,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助力高效节水农业新纪元,DB61/T 1972-2025,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助力高效节水农业新纪元,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背景剖析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愈发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旱作农业在水资源利用上具有独特优势,传统旱作农业在蓄水、保水、节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农业产量和效益难以有效提升,为推动旱作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出台了《规范》。

《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1. 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蓄水技术。
  2. 技术原则:以节水、保水、蓄水为核心,遵循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原则。
  3. 蓄水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保水剂应用、覆盖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
  4. 保水技术:包括深耕松土、覆盖作物残茬、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5. 节水技术:包括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模式、推广节水灌溉设备等。
  6. 监测与评价:建立旱作农业蓄水技术监测体系,对蓄水效果进行评价。

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旱作农业产量和效益: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旱作农业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推广先进蓄水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旱作农业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5.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旱作农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DB61/T 1972-2025 旱作农业蓄水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旱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范》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确保《规范》在旱作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范》,为我国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