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基质栽培新标准DB53/T 1391-2025发布,助力产业升级新里程
《DB53/T 1391-2025 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蓝莓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蓝莓产业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浆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规范蓝莓基质栽培技术,提升蓝莓产量和品质,促进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53/T 1391-2025《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蓝莓基质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DB53/T 1391-2025规程概述
DB53/T 1391-2025《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蓝莓基质栽培的行业标准,自202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以蓝莓的生长特性和基质栽培技术为核心,对土壤选择、基质配置、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旨在提升蓝莓栽培的标准化水平,推动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要点
土壤选择
蓝莓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要求土壤pH值在4.5-5.5之间,选择土壤时,应优先考虑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沙壤土或壤土,并确保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利于蓝莓的生长。
基质配置
蓝莓基质栽培主要采用人工配置的基质,如泥炭、珍珠岩、蛭石等,在配置基质时,需根据蓝莓品种、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搭配各类基质,确保基质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栽培管理
- 栽植时间:蓝莓栽植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避免高温多湿的夏季。
- 栽植密度:根据蓝莓品种和生长习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每亩栽植80-100株。
- 施肥:蓝莓对氮、磷、钾等元素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蓝莓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 水分管理:蓝莓不耐旱,需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避免土壤积水。
病虫害防治
蓝莓常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等,防治措施包括: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防治。
发展趋势
- 生态化栽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蓝莓生态化栽培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优化栽培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蓝莓品质。
- 品种选育:加强蓝莓品种选育,培育适应我国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
- 标准化生产:推广DB53/T 1391-2025规程,提高蓝莓栽培的标准化水平,促进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
- 深加工利用:拓展蓝莓产业链,开发蓝莓饮料、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提高蓝莓附加值。
DB53/T 1391-2025《蓝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推动蓝莓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