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51/T 672-2007 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项针对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的规程,旨在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利用率,规程详细介绍了黑麦草的收割、处理、装袋、封口等关键步骤,以及青贮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要点,为黑麦草青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牧业对青贮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黑麦草,作为一类优良的牧草,其青贮饲料因其丰富的营养、易于消化和较长的储存期等特性,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为了规范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与利用率,我国正式发布了DB51/T 672-2007《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本文旨在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解析,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解析,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51/T 672-2007规程概览

DB51/T 672-2007《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它详细规定了黑麦草袋装青贮的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检验规范,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要求,规程的贯彻执行,对于保障黑麦草青贮饲料的品质,确保畜牧业生产的稳定与高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

青贮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规程强调,青贮原料应选用生长旺盛、营养价值高的黑麦草品种,收割前,黑麦草的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收割后,应迅速将黑麦草切碎,切碎长度以3-5厘米为宜。

青贮添加剂的使用

为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规程建议在青贮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如发酵菌剂、糖蜜、尿素等,添加剂的使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确保青贮饲料的品质稳定。

青贮袋的选择与准备

规程要求使用的青贮袋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氧气进入袋内,袋子的材质应选用耐腐蚀、无毒的聚乙烯等塑料材料,装袋前,应对袋子进行清洗和晾干,确保无异味。

青贮过程

将切碎的黑麦草与添加剂混合均匀后,装入青贮袋中,装袋时,应将袋子铺平,避免空气残留,装满后,扎紧袋口确保密封,青贮过程应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一般温度为15-20℃,湿度为70-80%。

青贮质量检验

规程规定了青贮饲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水分、干物质、pH值、氨态氮、乳酸等,检验方法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的实际应用重要性

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遵循规程,能有效提升黑麦草青贮饲料的质量,确保畜牧业生产所需的饲料资源。

降低饲料成本

通过科学的青贮技术,可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青贮饲料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安全。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51/T 672-2007《黑麦草袋装青贮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黑麦草青贮饲料的质量、降低饲料成本、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以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广大畜牧生产者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黑麦草青贮,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