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773-2008 川芎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51/T 773-2008 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川芎苓种苗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川芎苓的种植、繁殖、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川芎苓种苗的质量与产量,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中药材种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在此背景下,中药材种苗的生产技术规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DB51/T 773-2008)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51/T 773-2008 川芎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DB51/T 773-2008 川芎苓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DB51/T 773-2008规程概述

《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DB51/T 773-2008)是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川芎苓种这一中药材种苗的生产技术,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川芎苓种的生产流程、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内容,旨在提升川芎苓种的生产质量,确保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供应。

解析

川芎苓种的生产过程

  1. 选地:川芎苓种生产地宜选择土壤肥沃、排水优良、光照充足的地域,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2. 播种:播种前需对川芎苓种进行处理,如消毒、浸泡等,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
  3. 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4. 病虫害防治:川芎苓种易受病虫害侵害,生产过程中需定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5. 收获:川芎苓种生长周期一般为1-2年,当植株高度达到20-30厘米时,即可收获。

川芎苓种的质量要求

  1. 外观:川芎苓种应饱满、无病虫害、无杂质。
  2. 净度:川芎苓种净度应达到95%以上。
  3. 发芽率:川芎苓种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
  4. 水分:川芎苓种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0%-15%。

川芎苓种的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观察川芎苓种外观,是否有病虫害、杂质等。
  2. 净度检验:称取一定量的川芎苓种,进行过筛,计算净度。
  3. 发芽率检验:将川芎苓种放入发芽箱,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统计发芽率。
  4. 水分检验:采用烘干法测定川芎苓种水分含量。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川芎苓种生产质量:DB51/T 773-2008规程为川芎苓种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川芎苓种的生产质量。
  2. 保障中药材市场供应:川芎苓种作为中药材的重要种苗,其生产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保障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供应。
  3.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川芎苓种生产技术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中药材整体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DB51/T 773-2008)在川芎苓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川芎苓种生产质量,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