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桂圆产业关键技术解析与DB51/T 1519-2012规程深度解读
本规程详细解析泸州市桂圆产业关键技术,涵盖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提高桂圆产量和品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泸州市,坐落于我国四川省东南部,自古以来便享有“第一甜”桂圆的美誉,桂圆,又名龙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推动泸州市桂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桂圆产量与品质,特制定了《泸州桂圆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519-201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泸州市桂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泸州桂圆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519-2012)于2012年正式发布,旨在规范泸州市桂圆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桂圆产量与品质,推动桂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泸州市桂圆生产的基地建设、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
基地建设
- 选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块建立桂圆基地。
-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土壤改良,确保土壤pH值维持在5.5-6.5之间。
-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习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每亩栽植40-60株。
-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排灌设施、道路、防护林等基础设施,为桂圆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品种选择
- 优质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桂圆品种,如泸县早桂、泸县晚桂等。
- 适应性试验:引进优良品种时,应进行适应性试验,确保品种在当地生长良好。
栽培管理
- 定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定植,注意栽植深度和角度。
- 浇水:根据桂圆生长习性,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桂圆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 整形修剪:根据树形和生长习性,适时进行整形修剪,保持树形美观,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加工
- 采收: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确保桂圆品质。
- 加工: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确保桂圆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泸州桂圆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519-2012)为泸州市桂圆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提高桂圆产量和品质,推动泸州市桂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桂圆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为泸州市桂圆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文共计16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