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生草栽培新标准DB42/T 1759.2-2021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42/T 1759.2-2021 生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为桃园生草栽培提供新指南,详细阐述生草技术规程,助力提升桃园生态环境和果实品质,开启桃园生草栽培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果树栽培领域,生草栽培技术凭借其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增强果树抗病能力等多重优势,正逐渐成为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手段,本文将针对DB42/T 1759.2-2021《生草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桃园》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桃园生草栽培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桃园生草栽培新标准DB42/T 1759.2-2021解读,桃园生草栽培新标准DB42/T 1759.2-2021解读,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42/T 1759.2-2021规程概述

DB42/T 1759.2-2021《生草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桃园》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桃园生草栽培的行业标准,由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自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桃园生草栽培技术,提升桃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桃园生草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的草种

桃园生草栽培应选用与果树生长习性相契合的草种,如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草种具有生长周期短、耐阴、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有利于优化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

合理规划生草区域

生草区域应避开果树根分布区域,避免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生草区域可设置在行间、树冠投影外缘或果树间空地,面积可根据桃园规模和果树行距确定,一般建议生草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

合理控制草层高度

生草区域草层高度应控制在10-20厘米,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草的养分吸收和土壤通气,草层过高,易导致土壤湿度增加,引发病害;草层过低,则不利于草的生长和土壤改良。

适时刈割

生草区域应定期刈割,一般刈割频率为每月1-2次,刈割时,应将草割至离地面5-10厘米处,避免伤及果树根,刈割后的草可覆盖在生草区域,作为有机肥料,提升土壤肥力。

合理施肥

桃园生草栽培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使用,有机肥如鸡粪、牛粪、豆饼等,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根据果树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无机肥料。

加强病虫害防治

桃园生草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果树健康生长,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包括清除杂草、修剪病枝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桃园生草栽培的优势

  1. 提高土壤肥力:生草栽培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2.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生草栽培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3. 增强果树抗病能力:生草栽培可改善土壤环境,提升果树抗病能力。
  4. 提高果实品质:生草栽培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增加果实口感和营养价值。
  5. 节省劳动力:生草栽培可减少人工除草、施肥等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

DB42/T 1759.2-2021《生草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桃园》的实施,为桃园生草栽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合理运用生草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桃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