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18.1-2022灰茶尺蠖防控与监测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 603
《DB42/T 1818.1-2022》为茶树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首部分针对灰茶尺蠖的防控与监测,规范详细介绍了灰茶尺蠖的识别、发生规律、监测方法及防控措施,旨在指导茶农有效防治灰茶尺蠖,保障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树病虫害问题愈发凸显,对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茶树病虫害,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42/T 1818.1-2022《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的第一部分,专门针对灰茶尺蠖,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范,旨在为茶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DB42/T 1818.1-2022灰茶尺蠖防控与监测技术规范,DB42/T 1818.1-2022灰茶尺蠖防控与监测技术规范,2022,技术规范,防治策略,第1张

灰茶尺蠖(学名:Achaea janata),隶属于鳞翅目尺蛾科,是茶叶生产中的一大害虫,该虫以幼虫形态侵害茶叶的嫩叶和嫩芽,严重时甚至能将叶片完全吃光,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与产量,灰茶尺蠖在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广泛,每年都会对茶叶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DB42/T 1818.1-2022规范的主要内容

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本规范详细阐述了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规律,为茶农提供了识别和防治灰茶尺蠖的基础知识。

灰茶尺蠖的测报调查技术

规范明确了灰茶尺蠖的测报调查方法,包括样地选择、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指标等,通过科学的测报调查,可以实时掌握灰茶尺蠖的发生态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灰茶尺蠖的防治技术

规范提出了综合防治灰茶尺蠖的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 农业防治:实施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灰茶尺蠖的寄主植物;加强茶园管理,清除茶园周边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环境。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灰茶尺蠖,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化学防治:在灰茶尺蠖发生严重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规范推荐了多种农药及其使用方法,茶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

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评价

规范还提出了灰茶尺蠖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便于茶农及时了解防治效果,调整防治策略

DB42/T 1818.1-2022《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第一部分的发布,为茶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茶农应认真学习并掌握该规范,结合实际茶园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灰茶尺蠖的危害,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茶农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共同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