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53-2022,粮食安全与储粮质量提升规范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旨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储粮质量,通过规范储藏技术,确保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与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其储藏品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猛发展,粮食储藏技术亦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规范成品粮储藏技术,保障粮食安全,我国正式颁布了DB11/T 1953-2022《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从事粮食储藏工作的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1/T 1953-2022规范概述
DB11/T 1953-2022《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联合多家粮食储藏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编制而成,该规范的宗旨在于规范成品粮储藏技术,提升储粮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并为粮食储藏工作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
适用范围
DB11/T 1953-2022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成品粮储藏。
储藏设施
规范对储藏设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设施结构、材料、设备、通风、温湿度控制、防潮、防虫、防鼠等方面,确保储藏设施能够满足粮食储藏的需求,从而保障粮食质量。
储藏前准备
规范对储藏前准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粮食验收、质量检验、消毒、设施准备、人员培训等,强调储藏前准备工作必须细致、到位,以确保储藏质量。
储藏管理
规范对储藏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 温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粮食品种的特点,合理控制储藏环境的温湿度,确保粮食品质。
- 通风换气:保持储藏设施的通风换气,降低储藏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减少粮食损耗。
- 防潮、防虫、防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粮食受潮、虫害、鼠害等影响。
- 巡检与记录:定期对储藏设施、粮食质量进行巡检,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储藏后处理
规范对储藏后处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 粮食出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粮食出库,确保粮食质量。
- 清理与消毒:对储藏设施进行清理与消毒,为下一批粮食储藏做好准备。
规范实施与管理
实施主体
DB11/T 1953-2022规范的实施主体为粮食储藏企业、粮食储备库等粮食储藏单位。
管理
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规范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DB11/T 1953-2022《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粮食储藏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为我国粮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粮食储藏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贯彻该规范,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实施过程中,粮食储藏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储藏管理,提高储粮质量;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规范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