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解读,DB41/T 408-2005食用农产品标识,助力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信心
《DB41/T 408-2005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深入解读,旨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规范明确了标识内容、要求与检验方法,强化农产品追溯,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预包装食用农产品作为不可或缺的食品种类,其标识规范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剖析《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DB41/T 408-2005),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标识规范,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概述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DB41/T 408-2005)是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区域性标准,自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的基本要求、内容、格式、颜色、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的主要内容
标识基本要求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需清晰、醒目、易于识别,不得包含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标识字体应规范,禁止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字体。
标识应包含以下内容:
- 产品名称: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名称,禁止使用模糊或夸大的名称。
-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消费者判断产品新鲜度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标识中应明确标注,并注明计算方法。
- 生产者名称和地址: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是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的关键,标识中应标注,确保消费者能够找到生产者。
- 产品规格: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的重量、体积、数量等。
- 净含量:除去包装物后的产品实际含量,标识中应标注,并注明单位。
- 配料表: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列出所有配料,并注明配料比例。
- 营养成分表: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列出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注明含量。
- 质量安全标识:标注质量安全标识,如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
标识格式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应采用横版或竖版格式,标识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标识颜色
标识颜色应与产品特点和品牌形象相协调,避免使用过于鲜艳或刺眼的颜色。
标识材料
标识材料应选用耐水、耐油、耐高温等性能良好的材料,确保标识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不易损坏。
《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规范》(DB41/T 408-2005)的发布实施,对于提升预包装食用农产品标识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消费者应关注标识规范,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加强标识规范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食品安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