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33-2010,棉花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助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指导,规范良种繁育流程,提升棉花品质与产量,助力行业升级。

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迅猛发展,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具有深远影响,为规范常规棉良种的繁育技术,提升棉花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出台了《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DB51/T 1033-2010,棉花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助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指南,DB51/T 1033-2010,棉花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助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指南,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我国棉花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规范常规棉良种的繁育流程,提升棉花产量与品质,助力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负责管理,于2010年正式发布并实施。

规程主要内容

繁育原则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明确了常规棉良种繁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1.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挖掘棉花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
  2. 采用先进繁育技术,提升棉花产量与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繁育程序

规程详细阐述了常规棉良种繁育的各个阶段,具体包括:

  1. 亲本选择:挑选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的亲本;
  2. 亲本繁殖: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方式繁殖亲本;
  3. 杂交组合:根据亲本性状进行杂交,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
  4. 后代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鉴定,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
  5. 品种试验:在多个地区进行品种试验,验证品种的适应性、产量与品质;
  6. 品种登记:对经过试验验证的优良品种进行登记。

技术要求

规程对常规棉良种繁育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尽规定,包括:

  1. 质量要求: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须符合技术要求;
  3. 田间管理:实施科学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4. 收获技术:收获时间、收获方法、收获质量等须符合技术要求。

实施意义

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棉花的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我国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

规程的实施,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升棉花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我国棉花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不断提升棉花产量与品质,为我国棉花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