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DB23/T 3248菊芋种植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23/T 3248-2022 加工型菊芋种植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加工型菊芋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规程旨在规范种植过程,提高菊芋产量和品质,促进菊芋产业发展。
菊芋,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隶属于菊科葵属,是一种兼具高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随着人们对菊芋认识的不断深入,其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为了规范加工型菊芋的种植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出台了DB23/T 3248-2022《加工型菊芋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的解读。
DB23/T 3248-2022《加工型菊芋种植技术规程》涵盖了加工型菊芋种植的方方面面,包括种植区域、品种选择、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加工型菊芋的种植,旨在促进菊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种植区域
加工型菊芋适宜在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种植,根据规程,适宜种植的区域应满足以下条件:
- 年平均气温超过15℃;
- 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
- 土壤pH值介于5.5至7.5;
-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的加工型菊芋品种应具备以下特性:
- 高产量:每亩产量应超过1000公斤;
- 优良品质:块茎大、肉质细腻、色泽鲜亮、口感佳;
- 强抗病性:对菊芋的主要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 广泛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地区种植。
处理
- 消毒: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以杀灭表面病菌;
-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5℃左右的条件下催芽,待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
- 播种时间: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200克。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播种前施足底肥,生长期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 中耕除草: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如黑斑病、褐斑病等,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如蚜虫、地老虎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收获与加工
- 收获:当菊芋块茎达到适宜收获标准时进行收获;
- 加工:对收获的菊芋块茎进行清洗、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
DB23/T 3248-2022《加工型菊芋种植技术规程》为我国加工型菊芋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严谨的依据和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显著提升菊芋的产量与品质,助力菊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