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55-2022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解析,寒区养猪业升级新篇章
《DB23/T 3255-2022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深入解析了寒区养猪业环境控制的新标准,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助力寒区养猪业迈向更加高效、环保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寒区养猪业的快速崛起,猪舍环境控制问题愈发凸显,为提升寒区猪舍环境品质,保障猪群健康,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23/T 3255-2022《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寒区养猪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规范》背景及意义
背景
近年来,我国寒区养猪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受气候寒冷、猪舍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猪群易发疾病,养殖效益低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猪舍环境质量,我国相关部门积极投入研究,并制定了《规范》。
意义
《规范》的颁布对提升寒区猪舍环境质量、保障猪群健康、推动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规范寒区猪舍环境控制技术,提升猪舍环境品质;
- 降低猪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 推动养猪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为寒区养猪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
环境控制指标
《规范》对猪舍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控制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猪群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 温度:猪舍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夏季需采取降温措施。
- 湿度:猪舍湿度应控制在60%-75%之间,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猪群健康。
- 通风:猪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次数应控制在每小时2-3次。
- 光照:猪舍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200勒克斯,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
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
《规范》对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 系统组成: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
- 传感器:选用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传感器产品。
- 控制器:具备智能控制、远程监控、数据统计等功能。
- 执行器:选用可靠、稳定的产品,如风机、水泵、加热器等。
- 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DB23/T 3255-2022《寒区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规范》的颁布,为我国寒区养猪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养猪企业应积极学习、贯彻《规范》,提升猪舍环境质量,降低猪病率,提高养殖效益,助力养猪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