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57-2022 鱼类越冬技术规程深度解析,护航水产品安全越冬
《DB23/T 3257-2022 鱼类越冬技术规程解读》为水产品安全越冬提供关键指南,详细解析越冬技术,确保鱼类安全度过冬季。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持续壮大,鱼类养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冬季,作为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养殖过程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为了确保鱼类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国最新颁布了《鱼类越冬技术规程》(DB23/T 3257-2022),本文将对这一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鱼类越冬技术规程》(DB23/T 3257-2022)是我国首个关于鱼类越冬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鱼类越冬技术,提升越冬成功率,确保水产品安全越冬,该规程适用于我国所有类型的鱼类养殖,包括温水鱼、冷水鱼和海水鱼等。
规程主要内容
越冬前的准备
- 选择适宜的越冬地点:越冬地点应选择避风向、水质清澈、交通便利的区域。
- 水质管理:越冬前,应彻底清淤越冬池,确保水质清新,定期检测水质,维持适宜的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
- 鱼种选择:选择健康、无病害、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鱼种进行越冬。
越冬期间的养殖管理
- 水温控制:越冬期间,水温应控制在0-5℃之间,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造成伤害。
- 饲料投喂:越冬期间,饲料投喂应根据鱼种、生长阶段和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以低蛋白、高脂肪、易消化的饲料为主。
- 水质管理:越冬期间,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 病害防治:越冬期间,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定期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越冬后的恢复
- 水温逐渐升高:越冬结束后,应逐渐提高水温,使鱼类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 饲料调整:越冬结束后,根据鱼种生长阶段和市场需求,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 水质管理:越冬结束后,继续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水质良好。
规程实施的意义
《鱼类越冬技术规程》(DB23/T 3257-2022)的实施对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提高鱼类越冬成功率,降低养殖风险。
- 保障水产品安全越冬,提高养殖效益。
-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水产品安全。
广大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该规程,提高鱼类越冬成功率,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