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助力养殖效益飞跃

团体标准 602
《DB34/T 4219-2022 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提升草鱼养殖效益的关键指南,详细介绍了草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求,包括水质管理、饲料营养、病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提高养殖效率,促进草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草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当家鱼种”之一,其养殖技术也在持续革新,为了更好地规范草鱼池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率,推动草鱼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02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对其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的草鱼养殖户提供实用技术指导。

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助力养殖效益飞跃,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助力养殖效益飞跃,2022,技术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主要目的是规范草鱼池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该规程适用于我国草鱼池塘养殖的各个环节,涵盖了池塘建设、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池塘建设

池塘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的区域建设池塘,池塘面积宜在0.5-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5-2.5米。

池塘结构

池塘结构设计要合理,包括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防逃设施等,进排水系统应采用独立进水、统一排水,排水口设置在池塘最低处,以便排出池底淤泥。

池塘底质

池塘底质应保持平整,无硬质物体,便于清理淤泥,底质以沙质或壤土为宜,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鱼种放养

鱼种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无伤的草鱼鱼种,鱼种规格一般在100-150克/尾。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水温、饲料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草鱼鱼种1000-1500尾。

放养时间

春季水温适宜时,一般在3-4月份进行放养。

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

选择适合草鱼生长的饲料,如浮性颗粒饲料、沉性颗粒饲料等。

投喂量

根据鱼种规格、生长阶段、水温、天气等因素,合理确定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3%。

投喂方法

采用均匀投喂,避免饲料浪费,投喂时注意观察鱼群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

加强池塘管理,保持水质良好,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疾病诊断

发现鱼病时,及时进行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

病害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残留和环境影响。

水质管理

水质监测

定期监测池塘水质,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亚盐等指标。

水质调节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进行水质调节,如增加或减少换水量、使用水质改良剂等。

水生植物种植

合理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有利于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DB34/T 4219-2022《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为草鱼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规程,养殖户可以有效地提高草鱼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动草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点,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