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480.2-2004 栽培技术宝典,从种植到管理的一站式指南
《DB33/T 480.2-2004 栽培技术详解》是一本涵盖种植到管理的全方位指导书籍,详细介绍了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为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
(Tectona grandis L.f.),俗称白木、印度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硬木资源之一,以其耐腐蚀、耐磨、耐候性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地板铺设、船舶建造、桥梁建设等多个领域,我国《DB33/T 480.2-2004 第2部分:栽培技术》行业标准,详细规定了栽培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1)选地:白木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耐寒性较弱,在选址时,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
(2)整地:在种植前,应对选定的土地进行深翻和晒垡处理,以提升土壤肥力,由于白木根系较深,整地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
处理与播种
(1)处理:白木种子具有后熟特性,需经过沙藏、催芽等处理,将种子放入湿沙中,控制温度在15-20℃,沙藏时间约为30-40天,待发芽后,挑选出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
(2)播种:播种时间通常在每年的2-3月,采用条播或点播方式,播种密度为每亩2000-3000粒,播种后覆盖细土,厚度约为1厘米。
田间管理
(1)施肥:在生长过程中,需定期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3000-5000千克,追肥应根据生长情况适量施用,一般每年施用2-3次。
(2)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旱季及时灌溉,确保水分供应。
(3)修剪:白木生长迅速,应及时修剪以保持树形美观,修剪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3月,修剪对象包括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等。
病虫害防治
(1)病害:常见的病害有溃疡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以及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
(2)虫害:常见的虫害有甲虫、尺蠖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虫害,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采伐与利用
白木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年,适宜采伐年龄为30-40年,采伐后,需将树木伐倒、去皮、干燥,然后进行加工利用。
《DB33/T 480.2-2004 第2部分:栽培技术》为种植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遵循该标准进行合理栽培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也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