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932-2018标准解析,林下山参鉴定与质量分级新规范
DB21/T 2932-2018标准解读,详细介绍了林下山参的鉴定及分等质量新规范,该标准规范了林下山参的鉴定流程和质量评定方法,提高了林下山参的品质和安全性。
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林下山参作为我国传统珍稀药用植物,其市场需求逐年增长,为了维护林下山参市场的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于2018年正式颁布了《林下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DB21/T 2932-2018)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林下山参的鉴定及质量分级。
标准背景
林下山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市场上林下山参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辨识真伪和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DB21/T 2932-2018标准,旨在规范林下山参的鉴定及质量分级,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标准主要内容
定义
DB21/T 2932-2018标准对林下山参的定义为: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生长年限三至四年以上,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皮色黄白或淡黄,肉质饱满,味甘、微苦、性温的野生或半野生人参。
鉴定方法
标准规定了林下山参的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断面鉴定、气味鉴定和显微鉴定等,具体如下:
- 外观鉴定:观察人参的形状、皮色、须根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断面鉴定:将人参横切或纵切,观察其断面特征,如皮层、肉质、木质部等,以评估其品质。
- 气味鉴定:闻取人参的气味,判断其是否具有人参特有的香气。
- 显微鉴定:采用显微镜观察人参的组织结构,如皮层、肉质、木质部等,以判断其品质。
分等质量
标准将林下山参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 一级:人参主根粗壮,皮色黄白或淡黄,肉质饱满,须根短而粗,无病虫害,符合鉴定方法要求。
- 二级:人参主根较粗,皮色黄白或淡黄,肉质较饱满,须根较短,无病虫害,符合鉴定方法要求。
- 三级:人参主根较细,皮色黄白或淡黄,肉质较薄,须根较长,无病虫害,符合鉴定方法要求。
- 四级:人参主根细小,皮色黄白或淡黄,肉质薄,须根较长,无病虫害,符合鉴定方法要求。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21/T 2932-2018标准的实施,对林下山参市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障消费者权益。
- 促进林下山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 为林下山参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提供鉴定和质量标准,便于行业内部交流与合作。
- 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产品,提高消费者对林下山参的认知度和购买信心。
DB21/T 2932-2018《林下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规范林下山参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该标准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林下山参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