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335-2014 荚果蕨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手册
《DB21/T 2335-2014 荚果蕨(菜)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指南》详细介绍了荚果蕨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旨在提高荚果蕨的产量和质量,为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人们对绿色蔬菜需求的持续攀升,荚果蕨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逐渐成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特色蔬菜,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我国首部针对荚果蕨栽培的行业标准——《荚果蕨(菜)栽培技术规程》(DB21/T 2335-2014)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为您提供实用的栽培指南。
《荚果蕨(菜)栽培技术规程》由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编制,于2014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荚果蕨的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确保消费者食用的安全。
栽培环境要求
土壤条件
荚果蕨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pH值以5.5-6.5为最佳。
气候条件
荚果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冬季温度应不低于5℃。
栽培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大棚、温室或露地栽培。
栽培技术
处理
- 选种:选择籽实饱满、无病虫害的荚果蕨种子。
- 消毒:将种子浸泡在1%的溶液中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5℃恒温条件下催芽,待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
- 播种时间:春季和秋季为最佳播种期。
- 播种量: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10克。
- 播种方法: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覆盖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栽培管理
- 施肥:播种后,每隔20天施用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每次每亩施用量为1000千克。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收获
- 收获时间: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
- 收获方法:手工采摘,注意保护植株。
应用指南
- 规范化种植:严格按照DB21/T 2335-2014规程进行栽培,确保荚果蕨的产量和品质。
- 技术培训: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 品种选育: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荚果蕨新品种。
-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荚果蕨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 产业链延伸:发展荚果蕨深加工产业,提高产业链效益。
《荚果蕨(菜)栽培技术规程》为荚果蕨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严格遵守规程,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国荚果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